等他招待过几位老饕点了菜,走进了后厨里。
杨斌好奇问:“正明,那几个人到底是什么人?很有钱吗?”
曹志国:“三师兄你不懂,那几个可以说都是在沪城相当有身家的人,不光是他们自己有身家,他们家里当年也曾经是叱咤黄浦江的存在。
所以他们对饮食有着自己要求,一日三餐都有一些老派的讲究。
他们看中的餐厅,只要他们到那家餐厅落座,肯定能把那家餐厅的人气拉起来。”
杨斌有些惊讶:“那么神啊?”
曹志国:“其实在京里也有这么一批人。”
冯正明则笑了笑:“没关系,咱们不用在意,我们还是做我们的生意。”
曹志国看向小师弟,有些无奈:“行吧,你确实不需要在乎。”
看到五师弟的样子,杨斌反倒是乐了。
“你不用这个样子吧?咱小师弟有的,不就等于我们有了?”
曹志国听了这话,想了想觉得也确实是这么个道理。
“对哦,还是三师兄说的对,小师弟有了,等于我们都有了。”
杨斌接着问小师弟:“他们吃的东西,是不是会很奇怪?我们要不要做什么准备?”
冯正明:“也不算怪,其实无论是他们,还是一般人,吃的就是个味道,味道给足了,大家都会喜欢吃。”
杨斌:“味道,那确实也不容易啊。”
曹志国点头认同:“就是味道不容易掌握。”
冯正明在两位师兄面前也不好说什么。
他也只能是说了句:“调味关键还是需要尝和试,当初师父教我们的,一定要准备小勺,要不断自己去尝味道。
甚至很多时候,可能我们还需要让别人品尝后,给我们一些反馈,才能更好拿捏准确味道。”
这点两位师兄是非常认同的。
调味方面有时候还真就是那么一点点天赋了。
可以说,大家都是老厨师,这些年下来无论是当初在燕喜楼,还是后来跟着冯正明开店。
杨斌和曹志国都很清楚,调味上他们可能天赋不如小师弟。
冯正明就是可以更容易拿捏住一些味道。
而且冯正明绝对不会完全坚信传统。
很多时候传统的老菜谱上,一道菜给出的标准克数,实际烹饪中往往会有偏差。
这种偏差不是说写菜谱的人故意留手。
是因为不同调味品在味道上会有一定区别。
过去写菜谱的人,可能他用的盐、,和当下所用盐、在味道上会有偏差。
如果厨师依旧严格按照菜谱给的克数去做,可能就会出现味道上不同。
小的偏差累加多了,自然会导致整体味道上不对。
所以无论冯正明还是他的师兄,在带徒弟的时候,都会不断跟徒弟们强调,一定要自己去尝你菜的味道。
想要好好把控住滋味,只能依靠自己的舌头去判断。
其他任何的判断都不可能会比亲口尝一下准确。
冯正明拿出准备好的鲍汁,还有一只个头不小的鲍鱼来。
把鲍鱼切成薄片,接着再把只用小葱、黄酒、姜片、冰和盐炖煮出的东坡肉捞出。
用熟食的刀,先把肉皮整体片掉。
然后把中间一层有些多的肥肉片去一部份,再把肉皮盖回去平整一下,搭配上准备好的鲍鱼片,淋上一些鲍汁后,让服务生给几位沪城老饕送去。
看到冯正明让送去的鲍鱼片搭配东坡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