与此同时,他们这些人并不知道,杭州暗桩已经把情况汇总上去了。京城,贸易衙门,苏尘还在阅读各地的基建衙门回报,忽然收到了暗桩情报+【李善长杭州府邸暗桩回报:禀报主人,李善长见了一个北方儒生,名叫万山,说到了科场舞弊的事。万山说北方人爱作弊,郁新说江南人也喜欢作弊,还说到了他的弟子钱唐……】嗯嗯,上大货了!苏尘立即猜到——果然没错,他们还是想让南方人作弊,这样才顺理成章,到时候就说南方人作弊,欺负江北人,就可以闹出大事了!【雨化田听令:立即追查郁新的弟子钱唐,看看物色了什么人来搞科场舞弊,查到立刻汇报!】紧接着,他又询问了陕西桩头,关于万山的背景,很快也就来了回报:【山西桩头回报:万山乃是洪武初年进士,三年前令一女嫁予燕王府护卫千户牛腾之子,双方亲如一家。】哦哦,原来如此。苏尘这下彻底明白了——燕王的确是搞事,而且是先让京城的暗桩找到了郑赐、张忱、尹昌隆,这三人又找到了郁新,再把万山引荐给李善长。这样做可谓是天衣无缝!毕竟,到时候如果事情暴露,查下来,也就是查到郑赐、张忱他们几个。而这几个人已经投效淮王了!况且,他们几个跟李善长的关系本身也不是特别好,严格说并不是李善长的党羽。所以事情是退掉的。老朱如果强压,他们也有理由反驳——天下儒生本来就是相通的!江北儒学薄弱,十几年来都有不断有人南下求学。这有什么奇怪的?难道一个山西儒生去了一趟江南,见了一下朋友,就说他谋反不成?大明官场的这个套路,苏尘现在已经摸得门清。如此一来,他们的计划也就浮出水面了——很可能,钱唐找了个人作弊,很可能还要牵扯上淮王……这样才保险!然后,郑赐他们几个就在贡院里把作弊这个人抓出来,一番审讯,供出线索!而线索,很可能就是朱允熥!毕竟,要想攀扯到他苏尘身上,还是有点难度。这些年根本没有插手礼部的事,想要扯过来,难度不是一般的大。所以,现在的问题就一定在——吴王府!想到这里,他立刻下令——【常威听令:立刻让上次你安置在吴王府中的暗桩,严密盯着每一个人王府官员,一个时辰一报!】这个时候,他还不想告诉朱允熥,毕竟要后发制人,才能把燕王、李善长的阴谋翻出来,而且,这次还要看看朱允炆,如果拉下水,当然是最好不过了。……数日后,今年科举已经筹备妥当。廷议上,老朱大为高兴,竟破例让朱允熥也列席了。“刘夫子啊,办得好!办得太好了!咱就喜欢这样的!不拘一格,不墨守成规……好啊,好啊……”老朱踱来踱去,手里把玩着痒痒挠,满脸喜色。这时,列席廷议的大臣,李善长已经换成了夏恕,付友德已死,换成了耿炳文,其他还是老样子。参与廷议的部臣,又换了两个侍郎。其中,郑赐经过淮王举荐,成了礼部侍郎,此时在队伍末尾,显得一脸严肃。朝臣上方,是朱允炆和朱允熥两个皇孙,此时大气都不敢喘,只是静静听着朝臣说话。“一切都仰赖皇上圣明……老臣昨日到贡院看了看,江北士子们都山呼万岁啊……呵呵呵……”刘三吾全无心机,一派天真。老朱盯着他看了一会儿,忍不住笑了起来:“好,好啊……刘夫子有心了……额,这次,咱赏一个人!那就是吴王!”啊?朱允熥一下都怕得要死,这时赶紧低下头。群臣却是表情各异。毕竟,吴王上书提出南北等额,虽然遂了皇上的意思,但实际上却是偏袒之举,已经惹得江南人不满了。而在座的大臣,三分之二都是江南人,谁又敢附和呢?故而,老朱话音落处,殿内竟然悄无声息。咦?老朱讶然说:“怎么?你们,还有什么话要说?”呵呵,苏尘当即上前一步:“皇上,臣以为,此次南北等额分榜,实乃关系国家安危之大计……臣也认为应该赏赐吴王!”说罢,苏尘一个人啪啪的鼓掌。啊?群臣一下懵了——你一个人鼓个啥掌啊?夏恕、王纯等几个李善长的亲信,一下子脸色便秘,眼中流露出鄙视之色。汪广洋等人也显得颇为尴尬。这时,老朱却忍不住大笑:“哈哈哈……安国公!好啊,咱就喜欢这样的,直言不讳!知无不言!”额,老朱也知道群臣都不喜欢这个章程,也只有硬着头皮说:“李进,拟旨!赏赐吴王,嗯……今年就代咱殿试!”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,后面更精彩!啊?“孙臣不敢!”朱允熥赶紧跪下来推辞。“有什么不敢?你怕什么?为国抡才嘛!何况,这个章程也是你上的!事到临头,又怕了?”老朱一向不:()大明:爹,造反不是你这样造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