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如刘秀作为汉帝,最清楚推恩令的作用,却率先询问“主父偃为何能与霍光并称”。
主父偃载于史书的功绩,后世皇帝都看得到。
“迁徙天下豪杰富户于茂陵”之策,亦非主父偃首创。
始皇帝统一六国之后,“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”。
汉高祖刘邦也曾“徙齐、楚大族昭氏、屈氏、景氏、怀氏、田氏五族及豪桀于关中”。
………
数次发言都被规则所阻,刘彻只得放弃理论“能力不足”之说。
先令人去召霍光前来觐见。
刘秀、李世民都认为主父偃不能与霍光并论,已足以说明霍光的才能不只是获得秦念的认可。
刘彻极为期待。
不用再面对这一群“人才丞相”。
他当然也想到霍光治政,太子的势力将会急剧膨胀。
但刘彻无惧。
千古一帝,难道需要担忧太子造反吗?只是霍光年龄还是太小——
可以先让公孙贺就任丞相,直至霍光长成。
【秦念:主父偃主张设置的朔方郡,是刘彻发动漠北之战并取胜的重要基础,也成为后世数百年的军事防御重地。】
卫青颌首。
朔方郡解除了匈奴对长安的直接威胁,他和霍去病才能没有后顾之忧地领军深入漠北。
同时朔方郡的屯田制,也为此次出征提供了大量的军粮补给。
【秦念:足见他有着极为长远的战略眼光。刘彻,如果他能活得更久一点,很有可能跻身顶级文臣之列。】
刘秀得到了他想要的答案。
“长远的战略眼光”。
后世皇帝评价文臣的标准,果真与现今不同。
李世民亦有所悟。
【刘彻:……】
这么看来,主父偃之死实在可惜。
刘彻对公孙弘略生怨言。
但公孙弘是难得善终的丞相,刘彻不好推卸责任。
【秦念:可惜你听信儒生对他的排挤,让华夏最后一位出彩的纵横家死于族诛。】
赵王刘彭祖冷汗浸湿后背。
他已让人抓捕江充全族,但一名“顶级文臣”的死与他有关,他不知道陛下会不会追究他的责任。
当初主父偃助郢人兄弟揭发燕王刘定国的阴私,致使燕王被迫自尽。
刘彭祖自身行为不端,而主父偃曾游历燕赵。
担忧自己也被告发,等到主父偃出任齐相,刘彭祖就上书告发他收受诸侯贿赂,让诸侯的子弟多得以封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