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是叹后世的误解。
而是叹他还没有入仕,就已经被后世披露本性。
他通晓《诗》、《书》,又学习《春秋》杂说,最终选择了《公羊传》。
正是因为《公羊传》与他性情契合。
“九世犹可以复仇乎?虽百世可也!”
【秦念:朕只看结果。儒家治世,百家凋零,华夏总体来说不断衰落。】
先前在武皇的提醒下转变思维,秦念已经知道其他皇帝询问汉武帝的文臣时,其实都是在问治世。
所以李世民提问公孙弘之事,她就知道这问的不是公孙弘本人,而是问儒家治世。
秦念不喜儒家。
规则二是“不得提及与话题无关的历史事件”,换言之,只要不提具体的人事物,是可以说的。
至于这话说得对不对——
明面上的规则三限定的是“禁止谎言”,那么只要能够自圆其说,就不会被视为异常。
有“总体”二字,她甚至可以说只比较汉朝极盛和清朝嘉庆时期的国际地位。
这就是个文字游戏。
【李世民:华夏不断衰落?】
李世民几乎是在看到秦念所言时,就立即反问出声。
他不认为大唐比汉朝衰落。
【秦念:这种事情看声誉榜不就知道答案了吗?】
秦念看不到声誉榜。
不过甲方说了:综合历史上的知名度与贡献值进行排序。
加上常驻组九人肯定是前九,那差不多就知道甲方会怎么排这个声誉榜了。
具体排名不好猜,但猜个大概不难。
………
李世民脸色变得极为凝重。
大唐必然强于魏晋,但秦念说的是“总体”,或许是没有将不在群内的王朝计入其中,那就只比汉唐。
仔细审视声誉榜——
李姓竟普遍低于刘姓?
还有更可怕的地方:前百中有许多他不认识的异族名字。
………
赵匡胤承认如今的大宋不如唐也不如汉。
他希望大宋不会比唐朝差得太远。
但看完赵姓皇帝的排名,这似乎只是个奢望。
………
大明不可能弱于宋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