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转身望向远方,心中已然明白??这一场较量,远未结束。
而他与春喜,必须在这场风暴中,找到真正的出路。
夜色沉沉,凤仪宫内烛火摇曳。春喜独坐案前,手中捏着一封密信,神色凝重。
“娘娘,此事当真?”侍女轻声问道。
春喜缓缓点头:“北境军粮确实在途中遭伏击,损失惨重。更糟的是,运送路线只有兵部与御史台知晓,如今却泄露了。”
侍女皱眉:“难道是朝中有人通敌?”
春喜冷笑一声:“恐怕不止是通敌这么简单。”她将密信递过去,“你看,伏击地点正好是太子旧党曾经控制的驿站附近。”
侍女惊呼:“殿下竟敢在此时插手军务?”
春喜摇头:“不是他……至少,不全是。真正想让我失势的人,另有其人。”
---
与此同时,东宫别院之中,太子端坐于书房,神色平静。
谋士低声禀报:“殿下,北境之事已成,贵妃若再督办粮草,必然要背负责任。”
太子微微一笑:“沈清渊聪明一世,却未料到,真正的陷阱,不在战场上,而在朝廷之中。”
谋士迟疑片刻:“可陛下为何会突然赦免您,并任命您为辅政大臣?”
太子目光深沉:“因为他已经开始忌惮沈清渊了。”
谋士恍然大悟:“所以陛下是想借您来牵制护国公?”
太子点头:“不错。父皇临终前那道遗诏,表面上是保全沈家,实则早已埋下伏笔??若沈清渊权势过盛,便让新君设法削弱。如今我虽被贬,但仍是皇族血脉,最适合用来平衡局势。”
谋士叹道:“如此看来,这场棋局,才刚刚开始。”
---
次日清晨,太极殿内百官齐聚。
永昌帝端坐高位,神情淡漠。沈清渊立于殿中,神色冷峻。
“护国公,北境军粮之事,你有何看法?”皇帝淡淡开口。
沈清渊上前一步,拱手道:“臣以为,此事绝非巧合。伏击者对运送路线极为熟悉,且行动迅速,必是有内应接应。”
皇帝微微挑眉:“你的意思是,朝廷之中,有人勾结外敌?”
沈清渊朗声道:“正是。臣恳请陛下彻查此事,揪出幕后黑手。”
皇帝沉默片刻,忽然转向一旁的太子:“殿下,你怎么看?”
太子缓步出列,神色从容:“陛下,臣以为,此事不妨交由贵妃亲自查明。毕竟,她既然主动接手粮草督办,便应当承担相应责任。”
此言一出,满殿哗然。
沈清渊目光微寒,太子这是在逼春喜自证清白,一旦查不出结果,便是她办事不利,届时便可顺势削权。
皇帝微微颔首:“就依太子所言,贵妃即日起负责彻查此案。”
春喜出列谢恩,神色平静如常,仿佛并未察觉其中杀机。
然而,她心中已然明白??这一战,已无法避免。